毛绒玩具引发的价值观改变有哪些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1010 更新时间:2019年01月16日14:49:04 打印此页 关闭

毛绒玩具引发的价值观改变有哪些

玩具发展史在某一成意义上,就等同于父辈的童年连接上我们的小时候再到现代儿童的生活,看似没有关联,却相互照应着。因为代代人的孩童记忆串联起儿童玩具发展变迁现状。许多现代玩具已经脱离了情感寄托与文化传承的轨道,但毛绒玩具品种还大部分带着情感的寄托。那么玩具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有哪些改变呢?

儿童玩具在价值上有所转向现代儿童玩具在巨大的进步当中,也暗藏着一些与幼儿发展密切相关的价值的变化。

第一,重功能性价值而轻情感性价值。现代商品化的成品玩具及电子玩具的普及,消解着传统的自制玩具所建立的亲子互动关系及同伴关系的联结。儿童对电子形象和虚拟世界功能探索的兴趣甚至沉迷,替代了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与情感的需要和渴望。同时,因无须取用自然材质及动手制作,加之电子游戏在空间上的室内化,阻隔了儿童与户外自然与乡土的亲近感,淡漠着儿童只有在这种亲近感中才可以萌芽的家国意识与故土情怀。

第二,重智能化而轻智慧化。现代儿童玩具的智能化只是玩具本身承载的智能化,并不意味着能给予玩具的使用者以智慧的启迪。相反,越是智能化的玩具,越容易给予儿童一种“傻瓜式”的使用方法和体验,并以其数字化的精准技术和程序编码,让儿童只能被动地套牢于预定的模式化操作中。面对现成的、预设的程序化功能,儿童是机械的、被动的,是缺乏选择和创造性的。正是在电子游戏“过关斩将”式的快感刺激中,儿童的心智一步步陷入高科技预设的陷阱中。

第三,重现代科技而轻文化传承。传统的手工玩具承载着绵长的民族文化与历史传统。然而,伴随现代高科技玩具和电子游戏日益成为孩子们的娱乐新宠,传统玩具与自然的坊间游戏日渐淡出现代童年生活的视野。外国影视动画及其相关玩具形象的引进和渗透,在带给孩子们外来文化的新奇与时尚体验的同时,也割裂着儿童的精神成长及与本土文化的纽带关系。

现代儿童玩具应向何处走

基于玩具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,以及今天儿童玩具的价值隐忧,重新回归儿童玩具滋养童年的价值,是儿童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诉求。

首先,重构玩具共同体。现代玩具流水线式的机器生产及其供应的批量化,消解了传统社会中儿童与成人及其同伴所结成的玩具共同体。在幼儿园和家庭教养中,需要在游戏环境和玩具材料创设的过程中,构建起由幼儿、教师、家长,以及幼儿同伴等所促成的玩具共同体,作为人际关系的生态背景。形成以玩具为中心,并以共同参与玩具制作和游戏的活动方式,结成师幼关系、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的情感互动,感受共同计划、研讨、探索、合作和分享的愉悦与成功。

其次,建立玩具筛选机制。为充分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与发展,应建立起玩具市场的筛选机制。一般而言,为幼儿选择玩具需要把握几个方面。在功能上,要益智且支持操作、鼓励创造,能够激发幼儿动脑、动手,鼓励创造和变化,满足他们探索和表现的欲望,使其获得有益的知识和活动经验。在玩法上,要能玩且好玩。在玩的方法及技能要求上,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水平,且富有童趣。在材质上,要安全且耐用。玩具的制作构材要安全、环保,确保无锐利尖角、无异味、无污染、无辐射,最好易于清洗,可重复使用。在造型上,应艺术美观。外形生动形象,色彩明快,有艺术品位,符合健康审美要求,给儿童愉悦的美感体验。

上一条:毛绒玩具与其它玩具有什么不同? 下一条:毛绒玩具依然是玩具产业的支柱产业